第 16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16 章
不一會兒,只見蕭三娘家的大門吱呀一開,出來兩個頭戴紅色氈帽,身穿紅棉襖的男孩,正是蕭子辰和蕭子淳。
他倆一看家圍墻外頭的兩個兵娃,便十分高興地跑過來,口中大哥二哥叫個不停。
名叫亮子的“大哥”有些不滿地說:“怎麽這麽晚才出來,是不是不想玩了?”
辰哥說:“哪能啊,今兒不是過年嘛,等祖母起了身,我們磕了頭才出來的。”
亮子十分理解地點點頭,掏出幾個銅板往空中一拋:“走吧,老街上玩兒去!”
銅板穩穩地接在手中,兩個孩子細看時,只見那銅板在手中已經摞成一摞,真是好身法!
“亮子大哥,你這麽多本事,什麽時候能教我們一點兒啊?”
“這得看你倆天賦!”
一群孩子鬧著便朝街上去了。
王諍若無其事地回到家,跟著霍老和一幹住在書院中的老學究們祭拜儒聖,又到霍三娘的院子請安說話。
見霍三娘的笑容終究是有幾分勉強,他看了不免心中煩悶。
再等一天,他就能獻上母親喜歡的東西。
****
儒學之士大多是有些清高在身上的,譬如今兒,百姓們擠在西來寺金鐘觀燒香拜佛,他們在書院裏拜完了自家儒聖,出門便只往金鐘山腳下的亭子略坐一坐,等著仆人們去采一些青松枝葉,應個年景兒罷了。
瞧著那人流攢動,寺中香火鼎盛,一副民富興盛之景,也不免發了詩興,幾個老學究鬥起詩來。
尋常百姓自是無暇顧及他們聽不懂的詩文,家中還有門神竈神要祭,采了青都匆匆回家。
有一些讀書人駐足細聽,恨不得當場就有紙筆,能將這些上乘的詩文抄錄下來才是。
卻有一個老者十分不屑地冷哼一聲,甩了袖子就往山下走去,他身後還跟著個背了竹簍的年輕人,簍子裏滿滿都是青松枝葉。
由於這一聲冷哼出奇地明顯,作詩的老先生們自覺面子過不去,便叫住了老者。
只觀那老者雖著布衣,卻是形態端方,自有一股君子之風,一看就是於儒學上有些修為的人。
“先生請了,方才我等的詩文想是有不入耳之處,不知先生可否指教?”
這話說的客氣,語氣卻並非如此。
若說宛州的飽學之士,盡在重霖書院,若是叫那等大能居於宛州卻不入重霖書院,院長是斷不能答應的。
故這名老者即便有些才能,只怕也登不得大雅之堂,他若真有膽量“指點”一二,只怕要貽笑大方了。
老者並不入亭,只說了幾個字,便自顧甩了袖子,高傲地拾階而下。
“經年大旱,民多饑餒,爾等卻作此靡音,如何入耳?”
老先生們被說的一楞。
這大年三十,百姓皆穿著喜慶,求神拜佛,如何不是一副安定富足之景?
他們的詩文這般寫實,怎地就說是靡音?真是氣煞人也!
只是那老者說完就腳底抹油溜了,他們若是計較,到顯得沒有容人雅量。
座中的霍老瞧著那遠去的布衣老者,形象似乎與記憶中某個人有了兩分重疊。
***
蕭淮奕額頭擦著汗,跟了南雲子下來,身後的背簍太小,掛在他背上頗有幾分不和諧。
此刻他也顧不上形象了,方才後頭那幾個老先生氣得吹胡子的樣兒可還在他眼前回蕩。
書院裏的先生們都是有名的教育,誰沒教出幾個為官做宰的學生?便連歷任的縣太爺、知府老爺都對這些人十分禮重,可師父他老人家方才就那般當面下了人家的面子。
這老人家脾氣當真是古怪。
南雲子被山上那幾個目下無塵的酸腐老儒氣得不輕,一大早的好心情也沒了,到了自己的院子,直接讓管家關了門,連蕭淮奕也不叫進。
蕭淮奕悶悶地趕回家,兩個哥哥都不在,只好他幫著蕭三娘操持一大家子的早祭。
他們這樣小戶人家別的不多,門卻是不少,從蕭三娘的院子起,到大爺蕭淮瑾的東院,二爺淮汝的西前院,以及他們三房的西小院,以及各處廂房,林林總總也有二十幾道門。
宛州的習俗,門神和廚下的竈王爺是必要祭拜的。
竈王爺和其餘門神可由下人代拜,幾處院子的大門及臥房門卻是要主人家自己拜。
二房的院子自有劉氏和兩個兒子負責,大房的空院子卻要蕭淮奕代勞了。
五姑娘玩著手中的小玩意,由寧氏抱著她跪在門前正中央磕頭三次。
她擡起胖嘟嘟的小臉,眼瞅著門上新貼的年畫花花綠綠的,很是新鮮。
小嬰兒高興地嘆了一聲,引得旁邊的劉媽和寧氏都相視一笑。
燃過一陣鞭炮,便意味這家人已經拜完了神仙,要趕早兒張羅吃午飯,下午還有一堆事情要忙活。
五姑娘因前日子被鞭炮嚇著了,今兒早上便不大安生,鄰裏的鞭炮一響,她便十分警覺,憋著小嘴就要往大人懷裏鉆。
等到了自家放爆竹,蕭三娘早早便將她抱在懷裏好一通摩挲安慰,囑咐人將鞭炮拿到門外去放,還是被嚇得大哭。
五姑娘只顧沈浸在自己的悲傷和恐懼裏,完全沒註意看大人們臉上都在笑。
滿堂的人,只有劉氏心下不大自在。
別人的小家團團圓圓,她的丈夫卻連過年也不著家。
偏這會子那兩個小的也不省心,大過年的不在家幫忙,只知道跑出去瘋玩。
果然,眼瞧著正廳都擺飯了,還不見回來。
她緊著打發自家房裏的媽媽出去尋上一尋,自己且先忍耐,等過了正月十五,必得來一盤結結實實的竹筍炒肉伺候。
事實上,她還沒忍過兩日,便險些被逼瘋了。
大年初一,兩個蕭府都舉家回蕭山村祭祖,雇了幾輛驢車,專給女眷和孩子乘坐,男子們或騎驢或走路。
這一程便要走大半個早晨。
加上白日裏還有全村人祭祖的大事,一來一回足足耗費一整日。
蹲守在蕭府附近的幾個兵娃子,卻是一臉失望的表情。
蕭子辰兄弟倆果然是不靠譜的,原本他們已經誘服了兩人想辦法逃掉回村祭祖的事,屆時幫他們把那嬰兒的娘親引開,他們好來個虎穴奪子。
誰知道一大早上,只見劉氏手拿竹棍,嚴厲地吆喝著哼哼唧唧的哥倆上了驢車,緊接著,便是他們的目標由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婦人抱著,也上了驢車。
得,這趟白幹。
他們看向此次行動的領頭人。
王諍眼看著那輛馬車駛出巷子,面無表情:“時機不到,先撤。”
探敵營講究一個耐心,時機不成熟時必須要沈住氣。
亮子貼心地獻策:“公子,這邊府上那個小孩沒有出來,想是今兒在家,要不咱們偷他吧。”
王諍給了他一腦崩兒:“你日後若接了軍令,也這麽隨意更換目標?”
很快,兵娃子們便撤了個幹凈。
王諍想了想,去找林胡子給他講兵書。
林胡子聲音洪亮,哈哈大笑:“今兒個大年初一,您自個兒不松快松快?”
誰知這一群小子們都上來了,爭著要問他問題。
林胡子心下暗暗稱奇,小公子領著這群娃子親自練了兩日,倒激得他們越發好學起來了。
當下便也沒有二話,領著他們在院中講起了兵書。
到了下半晌,蕭家女眷除了蕭三娘都由家丁們護送回來了,男子們則留下,聽聽族中新領袖班子對新年的規劃。
同女眷們一道回來的還有兩個蕭家村的小輩女孩子,逢年過節正是農耕人家難得的閑暇,丫頭們閑著沒事,父母也樂意放他們到親友家走走。
這不,難得進來一趟,她們也不愛閑著,要到寺裏上香去。
辰哥和淳哥兩個這會子也不亂跑了,生拉硬拽將個寧氏拖出來,非要一起去上香。
寧氏本因為五姑娘在外頭同人鬧了一下午沒得覺睡,早在驢車裏就困得眼皮子打架,如今回家來正好看著女兒睡一會兒覺,便推辭著不想出門。
偏那倆丫頭又來鬧:“嫂子走罷,一起出門人多豈不熱鬧?”
劉媽也說:“奶奶只管放心去逛逛,五姐兒這一覺必得睡到晚上了,我給看著,你也得松快松快。”
這話倒是說到寧氏心坎上了,獨自同姐妹們出門的日子倒是許久不曾有過了。
況且那寺廟離家中也近,來回也便宜。
於是換了身衣服,又撿了幾顆碎銀子,跟著劉氏及兩個族妹,還有兩個調皮的侄子出了門。
這會子離吃晚飯還有些時候,況且蕭三娘不在府上,眾人心頭都是難得一陣松快,府上各處關了門,下人也都各自回去辦自己家的事情。
劉媽守了一會子五姑娘,瞧著那玉瑩瑩的小嘴小臉小眼皮,心頭真是愛不過來。
誰知這時只聽有個小丫頭在後門走廊裏一聲一聲叫她,聽聲音像是隔壁裁縫家的。
劉媽媽走了出去,拐到後院拉開門栓,低聲呵斥她:“行了行了,你這閨女,我聽見就是了,叫得這麽急,真是的,什麽事啊?”
裁縫家的閨女也是路過,她可沒心思多管:“劉大娘,才聽見說您家裏的小孫子不知道怎麽從高臺上跌下去了,您還不去瞧瞧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不一會兒,只見蕭三娘家的大門吱呀一開,出來兩個頭戴紅色氈帽,身穿紅棉襖的男孩,正是蕭子辰和蕭子淳。
他倆一看家圍墻外頭的兩個兵娃,便十分高興地跑過來,口中大哥二哥叫個不停。
名叫亮子的“大哥”有些不滿地說:“怎麽這麽晚才出來,是不是不想玩了?”
辰哥說:“哪能啊,今兒不是過年嘛,等祖母起了身,我們磕了頭才出來的。”
亮子十分理解地點點頭,掏出幾個銅板往空中一拋:“走吧,老街上玩兒去!”
銅板穩穩地接在手中,兩個孩子細看時,只見那銅板在手中已經摞成一摞,真是好身法!
“亮子大哥,你這麽多本事,什麽時候能教我們一點兒啊?”
“這得看你倆天賦!”
一群孩子鬧著便朝街上去了。
王諍若無其事地回到家,跟著霍老和一幹住在書院中的老學究們祭拜儒聖,又到霍三娘的院子請安說話。
見霍三娘的笑容終究是有幾分勉強,他看了不免心中煩悶。
再等一天,他就能獻上母親喜歡的東西。
****
儒學之士大多是有些清高在身上的,譬如今兒,百姓們擠在西來寺金鐘觀燒香拜佛,他們在書院裏拜完了自家儒聖,出門便只往金鐘山腳下的亭子略坐一坐,等著仆人們去采一些青松枝葉,應個年景兒罷了。
瞧著那人流攢動,寺中香火鼎盛,一副民富興盛之景,也不免發了詩興,幾個老學究鬥起詩來。
尋常百姓自是無暇顧及他們聽不懂的詩文,家中還有門神竈神要祭,采了青都匆匆回家。
有一些讀書人駐足細聽,恨不得當場就有紙筆,能將這些上乘的詩文抄錄下來才是。
卻有一個老者十分不屑地冷哼一聲,甩了袖子就往山下走去,他身後還跟著個背了竹簍的年輕人,簍子裏滿滿都是青松枝葉。
由於這一聲冷哼出奇地明顯,作詩的老先生們自覺面子過不去,便叫住了老者。
只觀那老者雖著布衣,卻是形態端方,自有一股君子之風,一看就是於儒學上有些修為的人。
“先生請了,方才我等的詩文想是有不入耳之處,不知先生可否指教?”
這話說的客氣,語氣卻並非如此。
若說宛州的飽學之士,盡在重霖書院,若是叫那等大能居於宛州卻不入重霖書院,院長是斷不能答應的。
故這名老者即便有些才能,只怕也登不得大雅之堂,他若真有膽量“指點”一二,只怕要貽笑大方了。
老者並不入亭,只說了幾個字,便自顧甩了袖子,高傲地拾階而下。
“經年大旱,民多饑餒,爾等卻作此靡音,如何入耳?”
老先生們被說的一楞。
這大年三十,百姓皆穿著喜慶,求神拜佛,如何不是一副安定富足之景?
他們的詩文這般寫實,怎地就說是靡音?真是氣煞人也!
只是那老者說完就腳底抹油溜了,他們若是計較,到顯得沒有容人雅量。
座中的霍老瞧著那遠去的布衣老者,形象似乎與記憶中某個人有了兩分重疊。
***
蕭淮奕額頭擦著汗,跟了南雲子下來,身後的背簍太小,掛在他背上頗有幾分不和諧。
此刻他也顧不上形象了,方才後頭那幾個老先生氣得吹胡子的樣兒可還在他眼前回蕩。
書院裏的先生們都是有名的教育,誰沒教出幾個為官做宰的學生?便連歷任的縣太爺、知府老爺都對這些人十分禮重,可師父他老人家方才就那般當面下了人家的面子。
這老人家脾氣當真是古怪。
南雲子被山上那幾個目下無塵的酸腐老儒氣得不輕,一大早的好心情也沒了,到了自己的院子,直接讓管家關了門,連蕭淮奕也不叫進。
蕭淮奕悶悶地趕回家,兩個哥哥都不在,只好他幫著蕭三娘操持一大家子的早祭。
他們這樣小戶人家別的不多,門卻是不少,從蕭三娘的院子起,到大爺蕭淮瑾的東院,二爺淮汝的西前院,以及他們三房的西小院,以及各處廂房,林林總總也有二十幾道門。
宛州的習俗,門神和廚下的竈王爺是必要祭拜的。
竈王爺和其餘門神可由下人代拜,幾處院子的大門及臥房門卻是要主人家自己拜。
二房的院子自有劉氏和兩個兒子負責,大房的空院子卻要蕭淮奕代勞了。
五姑娘玩著手中的小玩意,由寧氏抱著她跪在門前正中央磕頭三次。
她擡起胖嘟嘟的小臉,眼瞅著門上新貼的年畫花花綠綠的,很是新鮮。
小嬰兒高興地嘆了一聲,引得旁邊的劉媽和寧氏都相視一笑。
燃過一陣鞭炮,便意味這家人已經拜完了神仙,要趕早兒張羅吃午飯,下午還有一堆事情要忙活。
五姑娘因前日子被鞭炮嚇著了,今兒早上便不大安生,鄰裏的鞭炮一響,她便十分警覺,憋著小嘴就要往大人懷裏鉆。
等到了自家放爆竹,蕭三娘早早便將她抱在懷裏好一通摩挲安慰,囑咐人將鞭炮拿到門外去放,還是被嚇得大哭。
五姑娘只顧沈浸在自己的悲傷和恐懼裏,完全沒註意看大人們臉上都在笑。
滿堂的人,只有劉氏心下不大自在。
別人的小家團團圓圓,她的丈夫卻連過年也不著家。
偏這會子那兩個小的也不省心,大過年的不在家幫忙,只知道跑出去瘋玩。
果然,眼瞧著正廳都擺飯了,還不見回來。
她緊著打發自家房裏的媽媽出去尋上一尋,自己且先忍耐,等過了正月十五,必得來一盤結結實實的竹筍炒肉伺候。
事實上,她還沒忍過兩日,便險些被逼瘋了。
大年初一,兩個蕭府都舉家回蕭山村祭祖,雇了幾輛驢車,專給女眷和孩子乘坐,男子們或騎驢或走路。
這一程便要走大半個早晨。
加上白日裏還有全村人祭祖的大事,一來一回足足耗費一整日。
蹲守在蕭府附近的幾個兵娃子,卻是一臉失望的表情。
蕭子辰兄弟倆果然是不靠譜的,原本他們已經誘服了兩人想辦法逃掉回村祭祖的事,屆時幫他們把那嬰兒的娘親引開,他們好來個虎穴奪子。
誰知道一大早上,只見劉氏手拿竹棍,嚴厲地吆喝著哼哼唧唧的哥倆上了驢車,緊接著,便是他們的目標由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婦人抱著,也上了驢車。
得,這趟白幹。
他們看向此次行動的領頭人。
王諍眼看著那輛馬車駛出巷子,面無表情:“時機不到,先撤。”
探敵營講究一個耐心,時機不成熟時必須要沈住氣。
亮子貼心地獻策:“公子,這邊府上那個小孩沒有出來,想是今兒在家,要不咱們偷他吧。”
王諍給了他一腦崩兒:“你日後若接了軍令,也這麽隨意更換目標?”
很快,兵娃子們便撤了個幹凈。
王諍想了想,去找林胡子給他講兵書。
林胡子聲音洪亮,哈哈大笑:“今兒個大年初一,您自個兒不松快松快?”
誰知這一群小子們都上來了,爭著要問他問題。
林胡子心下暗暗稱奇,小公子領著這群娃子親自練了兩日,倒激得他們越發好學起來了。
當下便也沒有二話,領著他們在院中講起了兵書。
到了下半晌,蕭家女眷除了蕭三娘都由家丁們護送回來了,男子們則留下,聽聽族中新領袖班子對新年的規劃。
同女眷們一道回來的還有兩個蕭家村的小輩女孩子,逢年過節正是農耕人家難得的閑暇,丫頭們閑著沒事,父母也樂意放他們到親友家走走。
這不,難得進來一趟,她們也不愛閑著,要到寺裏上香去。
辰哥和淳哥兩個這會子也不亂跑了,生拉硬拽將個寧氏拖出來,非要一起去上香。
寧氏本因為五姑娘在外頭同人鬧了一下午沒得覺睡,早在驢車裏就困得眼皮子打架,如今回家來正好看著女兒睡一會兒覺,便推辭著不想出門。
偏那倆丫頭又來鬧:“嫂子走罷,一起出門人多豈不熱鬧?”
劉媽也說:“奶奶只管放心去逛逛,五姐兒這一覺必得睡到晚上了,我給看著,你也得松快松快。”
這話倒是說到寧氏心坎上了,獨自同姐妹們出門的日子倒是許久不曾有過了。
況且那寺廟離家中也近,來回也便宜。
於是換了身衣服,又撿了幾顆碎銀子,跟著劉氏及兩個族妹,還有兩個調皮的侄子出了門。
這會子離吃晚飯還有些時候,況且蕭三娘不在府上,眾人心頭都是難得一陣松快,府上各處關了門,下人也都各自回去辦自己家的事情。
劉媽守了一會子五姑娘,瞧著那玉瑩瑩的小嘴小臉小眼皮,心頭真是愛不過來。
誰知這時只聽有個小丫頭在後門走廊裏一聲一聲叫她,聽聲音像是隔壁裁縫家的。
劉媽媽走了出去,拐到後院拉開門栓,低聲呵斥她:“行了行了,你這閨女,我聽見就是了,叫得這麽急,真是的,什麽事啊?”
裁縫家的閨女也是路過,她可沒心思多管:“劉大娘,才聽見說您家裏的小孫子不知道怎麽從高臺上跌下去了,您還不去瞧瞧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